精准扶贫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脱贫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靖西市及其非遗概况介绍 广西靖西市地处偏远山区,与外界联系困难;居民以农户为主,贫困人口多、人均收入低,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与地理位置带来的劣势相反,靖西非物质
一、靖西市及其非遗概况介绍
广西靖西市地处偏远山区,与外界联系困难;居民以农户为主,贫困人口多、人均收入低,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与地理位置带来的劣势相反,靖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有1 项国家级、22 项自治区级、70 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靖西市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目前的扶贫工作仍存在以下问题:脱贫存在水分,“扶贫福利”不到家;中小企业困难,难以维持生计;农户创业缺乏技术指导。鉴于靖西的实际情况,我们将脱贫聚焦于靖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能够助力和带动当地的脱贫。
二、靖西市扶贫工作调研与分析
为了更好地构建精准扶贫格局,推动扶贫政策落地,落实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方案、“非遗+就业”扶贫等脱贫计划实施,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对精准扶贫政策在靖西当地推行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跟踪调查。调研包括三个方面:政府前期因户施策扶贫方案落实程度、中期贫困户生活状况改善程度、后期脱贫方案存在问题的调整。
(一)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情况以及住房扶贫保障贫困户生活情况
采取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措施,通过投入4170万元建设“老乡家园”安置点,靖西政府有效地解决了当地4456 户贫困户以及 人无住房或住危房的问题,项目配套措施的完善解决了当地拆迁户的就业困扰。安置点工作顺利开展后,政府采取就业培训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学习一技之长、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商品交换平台、规划产业发展模式等方法来保障贫困户生活。保障住房不仅给了贫困户安定的居住环境,同时也创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脱贫攻坚的先决条件。
(二)就业扶贫渠道有效扩展就业,成为贫困户稳定工作强力支撑
2018 年,靖西市通过“非遗就业工坊”开展实用职业技能培训4635 人次(其中贫困户2190 人次)。例如,当地42 名妇女利用闲暇时间跟着金壮锦工艺美术师学习制作壮锦,一年创造11 万元的收入。新晋绣娘制作的精美壮锦获得了合作企业的认同和支持,让他们走上了一条“居家创业、门口赚钱”的致富路,充分显示“非遗扶贫”的顽强生命力。
三、靖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分析
(一)扶贫供需缺乏针对性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以及下乡支教等方式进一步发现,当地政府扶贫工作存在形式主义。政府缺乏与居民的有效沟通,例如,爱布村村民不仅有人不懂扶贫政策,甚至还有人不知道自己正在享受扶贫的福利和待遇。更让人担心的是扶贫后劲不足。由于长期文化资源短缺、教育资源匮乏,当地大部分人缺乏政策解读意识,由于不能领会政策精神导致贯彻执行政策发生偏差。例如,靖西市科协无法落实对青少年开展素质扩展活动的扶贫任务,暴露出政策宣传不到位、措施贯彻落实不彻底。
(二)信用资源流失
通过走访当地的贫困户发现,农村内部信用资源的流失。例如,化峒镇是自治区的主要贫困乡镇之一,尽管政府给予了其相应的补助,现实却是“钱花了不少,收效甚微”,如此成效,利益是否能真正落实到贫困户值得我们深思。
(三)精准扶贫凸显迫切性
精准扶贫的迫切性体现在劳动力、农村内部分化以及生态环境三方面。首先,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外流。以爱布村为例,村里劳动力缺失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靖西市整体老龄化问题,进而引发收入分配不协调,造成恶性循环。其次,农村内部分化严重。在农业种植业方面,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户种植业产量低,收入不稳定。再次,生态环境不断受到破坏。村民无法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由于严重的污染问题,导致扶贫工作停滞不前。
(四)产业发展矛盾性
信发铝业是靖西市龙头企业,但其发展带来的重金属污染制约着当地经济进一步发展。电力公司爱布一级电厂是爱布村唯一一家企业,由于缺乏环保意识,2019 年夏季爆发的猪瘟对爱布瀑布水体造成了相当程度污染。爱布村山多地少,农作物种植产量低、收入少。在自然条件和社会保障以及劳动力条件都不够完善的情况下,爱布村瀑布开发受阻,旅游产业资源未被很好利用。
四、靖西扶贫攻坚工作解决方案
(一)做好扶贫工作解决方案,打好脱贫攻坚战 文章来源:《经济纵横》 网址: http://www.jjzhbjb.cn/qikandaodu/2021/0202/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