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天下五百年的山西商人 为何在清朝末年一蹶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咱村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有话留:走路要挑大路走,人马多来解忧愁。紧紧拉着哥哥的手,汪汪泪水扑沥沥地流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咱村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有话留:走路要挑大路走,人马多来解忧愁。紧紧拉着哥哥的手,汪汪泪水扑沥沥地流,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
一曲悠长哀伤的《走西口》,将人的思绪带回那远去的岁月。想当年,无数山西商人,冲破“听天由命”的精神枷锁,告别妻儿老小,历经艰难险阻,到“西口外”去寻找一条活路。在几代人前赴后继的努力下,山西商人赚得了第一桶金,逐渐发展壮大。
从时间轴上来看,山西商人于明朝初期开始兴起,到清朝时进入巅峰状态,成为中国最具实力的商帮。从空间轴上来看,山西商人将生意做得遍地开花,北方就不说了,那是山西商人的“自留地”,就连遥远的欧洲都有山西商人活动的足迹。
遗憾的是,到了清朝末年,山西商人逐渐衰落,以至于最终一蹶不振。如今,我们只能通过乔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王家大院等庭院建筑,来追忆当年山西商人的辉煌事业。
山西商人在清朝末年一蹶不振的原因何在?
一、外国资本的围攻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炮声,让中国进入多灾多难的近代社会。西方列强一方面在中国跑马圈地,一方面在经济领域对中国商人进行围追堵截,牟取利益。
作为中国商人的代表和佼佼者,晋商自然首当其冲。
这里举一个茶叶贸易的例子。
茶叶贸易,是山西商人的一项主要业务。《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便是通过贩卖茶叶大赚了一笔钱,开启了巨大的商机。
据《茶事杂咏》,清朝初期,中国茶叶贸易几乎为山西商人所垄断:“清初茶时均系西客经营,由江西转河南,运销关外。西客者山西商人也,每家资本约二三十万至百万。首春客至,由行东赴河口欢迎。到地将款及所购茶单交点行东,恣所为不问,茶事毕,始结算别去。”到后来,财大气粗的山西商人不但控制了茶叶贸易,还介入到茶叶生产环节。
山西商人把茶叶卖到哪里去呢?除了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广东、陕西、甘肃、新疆、青海等国内各省,主要销往俄国、英国等国。
然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俄国、英国等国商人纷纷在中国进行茶叶贸易,炼制茶叶。其中俄国商人利用通商权带来的低流通成本优势,在茶叶贸易中占据上风。1909年,俄国又单方面对华商实行重税,使得从事茶叶贸易的山西商人陷入困境,损失惨重。
除了茶叶,山西商人在所经营的每一个行业都遭到外国资本围攻。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前夕,山西商人多年拓展的贸易渠道已经全部被俄国、英国、日本封锁和控制,经营环境严重恶化。山西商人乃至整个民族工业都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二、本国政府的压榨
公允地说,清朝初期保持着较低水平的税负。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到南方巡视时,还屡次减免江南一带的税负。可是,到了清朝末期,战争频繁,清廷一方面要负担沉重的军费开支,另一方面还要向西方列强支付巨大的战争赔款。这些钱从哪里来?自然得从商人身上获得。
山西商人往往在货物流通中获利,可清廷到处设置关卡,收取厘税,让山西商人苦不堪言。这还是合法的厘税。许多地方官经常违反规定,滥征税赋,迫使山西商人不得不绕道而行,导致流通成本再次上涨。
荒唐的是,外国商人在中国运送货物,是不需要缴纳厘税。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二书》透露:“窃闻与日本议和,有割奉天、沿边及台湾一省,补兵饷二万万两,及通商苏杭,听机器洋货流行内地,免其厘税等款。”
这样一来,山西商人怎么干得过外国商人?
中国古代社会的排名历来是“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最低。清朝末年,从朝廷到地方,无不视商人为“唐僧肉”,各种巧取豪夺。打仗没军费了,找山西商人;政府发不出工资了,找山西商人;官员跑官差钱,找山西商人。就连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难到西安,路上也是山西商人好吃好喝伺候着。
在清廷的反复压榨下,山西商人已经到了崩溃边缘。
三、自身屡屡丧失机遇
1873年,晚清重臣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将晚清称为“三千余年一大变局。”没错,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炮声,将中国带进多灾多难的近代社会,让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文章来源:《经济纵横》 网址: http://www.jjzhbjb.cn/zonghexinwen/2020/1012/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