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七星关区交通建设:大道如虹通四方 纵横通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交通,自古都是为政之大略,民生之要义,经济之命脉,社会之基石。 近年来,在毕节市七星关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七星关区儿女以心血、汗水、智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交通,自古都是为政之大略,民生之要义,经济之命脉,社会之基石。
近年来,在毕节市七星关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七星关区儿女以心血、汗水、智慧、意志,掀起了一次又一次交通建设热潮,打通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彻底改变山区落后的交通面貌,筑就“大道通衢联八方”的立体交通格局,谱写了大气磅礴的奋进篇章。
毕节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周海东摄
云上高铁跑出脱贫致富“加速度”
千百年来,毕节市七星关区在坐拥青山绿水的同时,也吃尽了崎岖山道的苦头。交通的重重障碍,阻挡住了七星关儿女奔向小康生活的步伐。
“要想富,先修路”成为七星关儿女世代的坚守与接力。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铁路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始终发挥着先行引领作用,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然而七星关区因地形、气候等众多因素,铁路建设难度极大、进程滞后。历代七星关人以“蚂蚁啃骨头”的劲儿,多次迭代和探索,吹响了铁路进发的“冲锋号”。
2019年12月16日,成贵高铁开通,结束了七星关区不通火车的历史,七星关儿女一步迈入了“高铁时代”;紧接着,总投资12.98亿元的隆黄铁路叙永至毕节段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计划于2022年3月建成,区内里程25.889公里。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铁路网的铺就让七星关区脱贫攻坚的步伐铿锵有力。七星关区清水铺镇的橙子、撒拉溪镇的鸡蛋、朱昌的水果萝卜、青场镇的白茶等“乌蒙珍宝”带着绿色基因,陆续搭上“黔货出山”的列车,沿着“一带一路”前行,到达全国人民的餐桌上。黔货出山、黔货出海、黔货出境正变得更快捷、更方便、更低成本。
高铁通车促进了城际区域协同发展,同时也构建了“铁路 产业 脱贫 旅游”四位一体的农村格局,带来了农村生产理念、模式的变革。“七星七景”、鸡鸣三省等文化旅游资源走出深闺,步入西南地区及珠三角的“三小时经济圈”,群众依路搞产业、沿路搞商贸、借路搞运输,贫困户开客栈、跑运输、当导游,吃上了“旅游饭”,实现了脱贫摘帽。
“钢铁巨龙”任驰骋,穿山越海筑坦途。如今在七星关的田间山野,熊熊燃烧的铁轨如丝带缠绕在山水之间,穿越在阡陌沃野,让群众的求学就医之路不再遥远,绿水青山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未来,七星关区将以成贵高铁开通为起点,不断提速铁路建设,推进“擦边铁路”向“过境铁路”“枢纽铁路”的发展。
毕生高速。郭凯 摄
万里公路打通城市建设微循环
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撑起区域文明发展的天空。
七星关区地处乌蒙腹地,地理区位优越,是毕节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可以说,七星关区交通的发展,是乌蒙大地的脊梁与命脉。
然而,昔日七星关区的交通建设还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起步晚、难度大,加上先天的不足与后天的种种困难,导致公路密度偏小、技术等级低。滞后的路网,死死扼住城市发展的咽喉。
为了打破交通瓶颈,近年来,七星关区把交通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军、主力军,以“构筑大通道、建设大动脉、疏通微循环”的思路,加快推进全区交通建设,一场场轰轰烈烈的交通建设大会战在乌蒙大地拉开了序幕。
2001年贵毕高等级公路通车,大大缩短了毕节到省会城市的距离;2011年七星关区启动通村油路计划,昔日“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乡间小道,换装成村村通的硬化路;2012年12月31日,杭瑞高速遵义至毕节段正式通车,实现了高速公路“0”的突破……
从没有一寸公路,到公路连接着千村万寨;从百步九折萦岩峦,到交通网络交错纵横。一代代七星关儿女削平山岭铺大道,跨越江河驾虹桥,在历史的考卷上写下了奋进的答案,构建起外联内通、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立体交通骨架。
昔日,车行乌蒙路漫漫;今朝,一日千里亦非难。咬定基础设施建设不放松,换来了交通建设翻天覆地的跨越式发展。七星关区现通车里程达210公里,其中建成国省道426公里,县乡道1655公里,村组道路3688公里,实现了30户以上自然村、寨硬化路全覆盖。今年,七星关区还将投资1亿元完成10条100公里县乡公路路面提升改造工程,彻底消除农村公路中梗阻。
文章来源:《经济纵横》 网址: http://www.jjzhbjb.cn/zonghexinwen/2020/1019/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