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决胜——鸦片战争万余英军就能纵横天下的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大家好,我们的搞笑游行侠云游天地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高傲的天朝上国终于大开了国门,不是自
大家好,我们的搞笑游行侠云游天地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高傲的天朝上国终于大开了国门,不是自愿的,是被坚船利炮轰开的,对手是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方式是通过一场战争——鸦片战争。
谈及鸦片战争,算得上近代中国之耻,英国以区区不到2万人的兵力一路向北,从广州杀到南京城下而罕逢对手,对手是纸面上的东亚王者,拥有数亿人口,80多万常备军的大清帝国,这个落差委实出乎所有人意料。
鸦片战争清朝惨败,原因固然有许多,但如果把目光集中于战争本身层面,不难发现英军的战术是其能以少击多,达成战略目的的重中之重。
英军的战术
战前的对比
战前的中国,是个拥有4亿人口的庞大帝国。清朝拥有八十万编制的军队,其中八旗约20万、绿营约60万,去掉其中吃空饷和不堪一战的老弱,30多万精壮士兵也是有的。
关于清军的装备,许多人认为是大刀长矛,这也是并不准确。清军早在康熙年间就已是一支冷热兵器混用的军队,与准噶尔汗国的战争中,两军都大比例使用火枪大炮轰得火光四射。到了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依然是冷热兵器混用,装备了不少的火器,以鸟铳和抬枪为主,也就是火绳枪。
火绳枪虽然不及英军滑膛枪先进,但射击速度和射程相差并不多,并且清军人多,可以依靠人数的优势弥补射击精度上的缺陷。
单兵火器上的差距不算致命,两军武器的差距主要在火炮,这点清军要落后不少,清军的行军火炮机动性、精确度、炮弹威力要全面落后于英军,存在着代差。
至于海军则没法比较,英军的蒸汽军舰不是大清水师的木制战舰所能击败。
对英军来说,虽然武器上有一定优势,但并没有马克沁对土著人的刀枪那样巨大。当时的英国全国的正规军也只有14万人,并且本土远隔万里重洋,万一战事相持,后勤如何保障,财力如何支撑,这些都是大问题。如果要以占领中国首都迫使清朝屈服,那么深入中国本土对英国也是巨大风险,倘若“最勇最强的中国人,与满洲之人,层层阻挡,节节拒敌”,英军并没有必胜的把握。
从战前实力对比来分析,英国优势是武器和军队领先,弱势是兵力过少且孤悬海外作战,战事拖得越久就越不利,越是深入中国内地越不利。
因此,对英国来说,如果下定决心开战,就要制定最合理的战术,以我为主,在最短的时间攻击清朝最薄弱和最要害之处,以达到战略目的。
鸦片战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不同阶段英国的战略目标不同,并为此分别制定了相当明确的战术。
第一阶段:广州——定海。
第一阶段的时间是1840年6月到1841年5月,这个阶段英军出动了军舰十六艘,还有三十二艘武装轮船和运输船,至于兵力总计只有4000人。
兵力这么少,正是英国的战略目的决定的,在这个阶段,英国政府给英军统帅懿律的使命是:以军事行动封锁出海口并给清朝以军事打击,迫使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与英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向英国开放若干通商口岸,允许自由贸易,并割让一处岛屿给英国以充作英国对华商务活动的基地。
在第一阶段,英军发动的主要军事行动如下:
懿律在1840年6月向广州发炮后留下四艘军舰封锁珠江口,自己则率领主力北上,在7月5日攻占了定海。
1841年1月7日,英军攻占了虎门的大角和沙角两座炮台。
1841年2月底,虎门之战爆发,英军攻占虎门,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殉国。
1841年5月底,英军在水战中击溃清军后,占领了广州城北的高地,在上面架起大炮轰击城内的几个重要衙门,并扬言要攻城。
仔细分析起来,英军的军事行动都极具针对性。
定海在现在的舟山,为何攻占定海,因为定海符合懿律心中挑选的要中国割让岛屿的标准。定海地处大沽口和广州之间,离两者距离大致相同,又距离长江口很近,占据定海既可以作为军事基地,也能作为通商基地。
攻占大角和沙角炮台,是因为1841年11月底钦差大臣琦善抵达广州和新任英军统帅义律谈判过程中始终谈不拢。纠结在于义律要求割让香港,琦善不敢私自大营,义律逐渐失去耐心,遂攻占两炮台以炫耀武力,换来的结果是琦善心惊胆战,私自和义律订立《穿鼻条约》,除了通商、赔偿等内容,割让的岛屿正是香港。
文章来源:《经济纵横》 网址: http://www.jjzhbjb.cn/zonghexinwen/2020/1112/502.html